待遇跟上了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何妨?

时间:2021-09-23 09:22:25 来源:

  待遇跟上了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何妨?

  将“农民工”等同于歧视性语言,并不客观。将“农民工”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,则既无必要,也不太可能。

 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“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,不使用‘农民工’等歧视性语言,让业者有尊严,并出台政策,提高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者政府主导评分积分体系权重”这一建议,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复称,“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‘农民工’表述,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,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‘来深建设者’表述”。

  这一事件迅速受到了社会关注。

  “农民工”概念首次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,指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。客观而言,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,“农民工”这一称呼以及所代表的群体,在现实语境中确有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一面。人大代表希望在公共语境中消除这种轻视和歧视,让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尊严,这个愿望是良善的,值得重视。地方政府部门在回应中积极呼应这个愿望,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性。

  但应该看到,作为一个客观陈述进城务工人员特征的概念,本身并无歧视意味。无论是最初的提出概念,还是今天的正常使用,都没有刻意贬低这一群体的恶意。而经历了数十年的观念和内涵演变,农民工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和形象。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,频频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评价体系中登上荣耀位置、受到各种表彰,就是一例明证。

  因此,将“农民工”等同于歧视性语言,并不客观。

  实际上,类似的争议早已有之,希望用新的名称代替“农民工”,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。但要将“农民工”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“除名”,则既无必要,也不太可能。

  称谓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。但要消解这一差别,不在于改变一个名称。根本之道,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待遇,消弭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待遇差异,从而“倒逼”部分偏见者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态度。

  社会学早已说明,如果各方面待遇都没有差别了,称谓的差别自然会淡化。以“打工人”为例,当众多打工者的境遇大为改善,甚至一部分打工者成为高收入者,关于“打工人”的调侃,还会有多少人视为歧视?而假如农民工拿着“很香”的工资,在地方的落户政策上也受到关照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有多大关系?

  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【编辑:卞立群】

标签:

精彩推送

没有管不住的“痛”,只有放任造成的“伤”

  9月20日凌晨,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,过火面积60平方米,造成5人死亡。经消防部门初步调查,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哈尔滨市民离哈需持48小时之内核酸阴性证明

  2021年9月21日,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专场新闻发布会,哈尔滨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尹喜峰提...

来源:2021.09.23

轻型飞机低空穿越成都楼群?当事公司回应称没有偏离航线

  轻型飞机低空穿越成都楼群?  9月19日,一架轻型运动类通用航空飞机低空穿越成都新都区人口稠密区...

来源:2021.09.23

患有脑部疾病的妈妈走失12年 还能念出儿女名字

  妈妈走失12年还能念出儿女名字  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刘艺明 通讯员张亿摄影报道)“妈!”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多家快递企业宣布派件费上调,快递员直接受益

  调价了,快递员直接受益  9月起,每单派件费上调0 1元——前不久,中通、圆通、韵达、申通、百世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哈尔滨市两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

  2021年9月21日,记者从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获悉,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,...

来源:2021.09.23

三成95后每天工作超9小时 带货主播正式成为新兴职业

  智联发布“Z世代”职场报告:三成95后每天工作超9小时 带货主播正式成为新兴职业  Z世代,又被称...

来源:2021.09.23

按摩1小时花198000元?店家为何有恃无恐

  按摩1小时花198000元?店家为何有恃无恐  是违法成本太低给了他们嚣张的底气?还是日常监管薄弱给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帮扶“网瘾老人”,没必要动辄呼唤APP“老年模式”

  帮扶“网瘾老人”,没必要动辄呼唤APP“老年模式”  关爱老人,不妨从帮助他们戒了“网瘾”开始。...

来源:2021.09.23

新闻快讯

X 关闭

X 关闭

新闻快讯